每周的首个工作日,西北大学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会准时上传12位校领导班子成员本周的公务活动安排,主动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这是该校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的一个细节。
2023年底,西北大学党委领导班子迎来换届。新一届党委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破题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探索出管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西大经验。
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职用权,学校制定了《中共西北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西北大学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在制度上将监督的思路举措固化下来。
为进一步凝聚起全校齐抓共推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思想共识,该校开展了面向处级、科级干部的政策宣讲会,学校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就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以及两个《实施办法》进行解读宣讲。
实行监督检查事项报备制度就是做实监督的一个有效抓手。《西北大学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将涉及重大舆情、重大事故、重大事件,涉及师生利益和教职工关注的工程、采购、大额资金使用等列入报备范围。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对报备事项进行研判、审核,对需要监督的重大事项在上报校党委同意后,组织开展监督。
2024年10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20号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基建处将这一事项报备。需要填写的监督检查事项备案表不仅要求基建处列出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还要求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随后,由基建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基建工作的校领导分别签字后送学校纪检监察机构。
“签字代表责任和承诺,提醒我作为班子成员不仅要抓业务,更要履行好监管责任,确保分管领域风清气正。”分管校领导说。
这张备案表,推动了一个“事前看决策、事中看程序、事后看效果、出现问题必问责”监督闭环机制的形成,也再次明确了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帮助纪检监察干部在千头万绪的监督任务中抓住关键、精准发力。
此外,西北大学纪检监察机构还将下发给各责任单位的提醒函、督办函同步抄送相关校领导班子成员,帮助其清晰及时掌握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政治生态。2024年以来,该校纪检监察机构共下发12份提醒函、1份督办函,推动后勤、财务等部门规范内部管理。
在今年初的一次校长办公会上,分管人事、基建工作的副校长分别进行了相关议题的汇报。由分管校领导直接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工作,是该校压紧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另一项制度设计。
西北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向校党委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修订了《中共西北大学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西北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要求分管校领导直接向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汇报工作。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强化对本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西北大学党委对校内21个院(系)开展专项政治监督检查,全覆盖列席院(系)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全要素检查研究事项、决策流程等情况,发现了部分二级党委存在“第一议题”学习不及时、“末位表态制”执行不到位、师生党员代表未按规定列席等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在学校二级党委落地见效。
经过系统精密的制度建设,西北大学形成党委履主责、“一把手”先示范、班子作表率、纪委履专责、各级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清风正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助推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西北大学新增了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位国家级人才,经济学、化学入选教育部“101计划”,位居陕西省第2位,加快实施国家“两重”“两新”项目,办学治校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秦风网)